溫嶺水產品出口逆境上揚
【摘要】:
今年1月至5月,浙江省溫嶺出口水產品量4490.9噸,貨值2201.36萬美元,同比分別增長31.33%和19.17%。溫嶺水產品出口活力再現,是歷經水產品貿易壁壘、金融危機帶來的國外消費力下降等重重困難,多年來積聚力量,轉型升級的結果。
硬件提升得市場回報
“水產品不比機器制造,同樣的原料,經過不同設備的加工、經歷不同的環境,最終產品的質量完全不同,所以我們舍得花錢,20多年來,我們得到的經驗就是,向質量要效益、向規模要效益。”臺州天和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是溫嶺一家具有20年水產品出口歷史的老牌企業,說到企業的生產投入,公司負責人余利康說道:“企業要發展,上規模、上檔次,就必須舍得投入,我們現在有141畝地,占地6萬平方米的大廠房,公司累計完成了1.75億元的技改投入?!?/span>
溫嶺水產品加工企業中從事出口業務的有9家,他們舍得投入,逐步走向自動化、規模化的流水線生產,生產條件的煥然一新帶來了市場的回報。今年1月至5月,僅天和水產就完成出口1863噸,貨值810.6萬美元,同比分別增長1.01倍和1.27倍,成為溫嶺最大出口水產品企業。
質量自控獲國外認可
像水產品這樣的高風險、高要求產品要進入歐美高端市場,只能主動滿足國外質量要求,就這一點,這幾年來,溫嶺水產企業的質量自控能力提高很大。在經歷國外嚴格的官方檢查,甚至遭遇產品被國外通報、退貨等事件后,溫嶺出口水產企業對產品質量的認識,逐步實現了從依靠檢驗檢疫把關向生產主體負責轉變。而在日常生產維護、現場操作管理等方面,他們也在從被動服從到主動改進轉變。產品質量的控制由企業自身把關,政府部門的監管重心從產品的檢驗轉向對企業管理水平的評價,按食品安全衛生體系運行情況定級分類。
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
受2001年歐盟氯霉素事件影響,溫嶺部分企業對歐蝦類產品出口一度受阻,損失較大。接踵而來的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,更使溫嶺輸歐水產品雪上加霜,出口量下降。面對不景氣的經濟形勢和食品安全事件的不良影響,溫嶺水產企業逐步加大海水魚、頭足類產品的生產和市場開發,西邊損失東邊補,保持生產和客戶穩定。
這幾年的溫嶺水產業就像嗆過了水,總算是緩回來了”,浙江海之味水產有限公司的老總胡于青回味道,“不過也幸好經歷了這么一場危機,溫嶺的水產企業經歷了一輪洗牌,真的是優勝劣汰,現在看看,能堅持下來的,以我們為例,一是靠企業自身的基礎,二是靠產品質量的硬實力,三是靠下不同的蛋,放不同的籃子里。”
今年前5個月,溫嶺輸歐水產品3492.5噸,貨值1575萬美元,同比分別增長55.36%和72.13%。同期,溫嶺輸歐水產品分別占轄區總出口水產品數量和金額的77.77%和71.55%,歐洲市場的重要性進一步顯現。
謝先平 朱志平
上一篇:
上半年浙江臺州市出口水產品形勢良好